(摘自《羊城晚报》)
导读:道路自信是铸就企业发展的基石,制度自信是铸就企业成长的土壤。格力,自信而耀眼。
在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认为,十八大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制度自信,关乎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也可以说,坚持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基。
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企业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于一个企业而言,坚持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同等重要,这同样是保持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航标。
在大大小小的数千家中国上市企业中,有一家超强自信的企业,不但引领和牵动着行业的走向,也牵引着广大媒体的眼球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她就是格力电器。
成立20多年来,格力从只有一条简陋生产线的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空调行业全球领先的企业,与格力人敢闯敢拼、勇于自主创新的精神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是,与其坚持走自我挑战的专业化道路、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分不开。
道路自信是铸就好企业的基石
全国两会来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以往一样,董明珠非常自信,称一定要打造不破坏环境的产品,以后光伏空调还要继续升级。
“好空调,格力造”是格力1998年提出的口号,如今大街小巷早已耳熟能详。成立20余年来,其他品牌在各个领域开疆拓土的时候,格力却一直与自己较劲,专注于空调领域,坚持产品专业化升级之路。
翻开格力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她一直很专一,这也是格力决胜空调行业的底气。
1991年,格力组建时只有一条落后于同行10年、年产量不超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条件非常艰苦。但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格力开发了“KC-18型窗式空调”、“KC-2211大圆弧面板、流线型结构的窗机”等系列专利产品,为格力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董明珠认为,只有专业化经营,企业才可以倾其所有积蓄的力量,在生产领域中向“高精深”进军。每年格力都向市场推出众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家用中央空调和商用中央空调在内的20个大类、400个系列、12700多个品种规格,其中商用空调有10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就单一空调产品而言,格力品种规格之多、系列之齐全,居全球行业之首。
不仅仅“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董明珠对专业化的理解是,集中精神看好这只篮子,更重要的是对每一只鸡蛋要进行特殊护理,这样鸡蛋才能保存得更长久。这同时体现了格力对于产品质量的专注。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现如今,格力已将空调产品做到了极致。节能省电,舒适环保,外观悦目,方便智能……在满足和提升用户使用需求方面,可以说“想到即做到”。一个可见的事实是,国内的消费者购买空调时第一想起的就是格力品牌。
这在家电业内人士看来,是了不起的成绩。“格力是坚持专业化最坚定也最彻底的企业,虽然近年来拥有充裕的资金积累,但是依然拒绝多元化诱惑,堪称中国企业的另类。”一位家电行业专家曾表示,专业化战略让格力受益匪浅,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标杆。
2014年,格力的销售额已经突破1400亿大关。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连续20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10年位居********。
“越是单纯的东西,越需要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它。”董明珠在其著作《棋行天下》中写下了这样一句内心独白。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格力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常态。在营造自我超越的创新文化、建立高集成的研发体系、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构建全方位的产品系列之后,格力表示,自主创新体系使格力核心竞争力复制平移,不知不觉中,格力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多品牌共行的全新发展时代。
据悉,2015年可以说是格力多品牌化战略的元年。董明珠今年1月份在人民大会堂领完国家科技进步奖后,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曾透露,除了“格力”外,未来几年,格力还将把“晶弘”、“大松”打造成另外两个民族自主创新的“世界名牌”。
“随着技术的深入,我们家用电器的所有产品都能覆盖,我们是不是多元化呢?这个问题别人也在问我,我依然坚持我是一个专业化的企业。”董明珠表示,格力不是看哪个行业赚钱就去做哪个行业,而是因为自身具有相应的领先技术才会去延伸。
在领完国家科技进步奖后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董明珠曾向在场的记者展示了她手机中的一段视频。其透露,格力自动化研究院已经开发出自动化设备,格力自身在用,同时也对外销售。
“我希望5年以后,或者说未来几年,中国所有的加工设备来自于格力。”董明珠说,国内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格力高标准的精度需求,全赖进口,因此决定自己制造。
并且,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董明珠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甚至坦言,“当然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进入手机行业。
中国历史文化里的启蒙精髓《三字经》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做一件事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一心一意。而在登峰造极之后,利用已经掌握的技能转向攀登第二座高峰,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制度自信是铸就好企业的土壤
今年1月份,格力自主创新工程体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严格的制度文化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其中重要的获奖砝码。
去年年中,广东省工业合作协会组织40多家入选“广东省全国名牌”的深圳本土企业到珠海格力总部,启动向格力“从制造到创造,从优秀到卓越”的问道之旅,与董明珠进行了深度对话。
董明珠给深圳业界的终极药方是,管理和制度是一切的根本。在管理机制上,格力已打造了不设上限的研发投入机制、精准管控的质量控制机制和开放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目前,格力形成了以200多名高级专家为核心、80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队伍,设立了“按需投入、不设上限”的研发投入机制,远超同行的研发投入水平,近三年在研发上的年投入超过40亿元。
在质量管控机制方面,格力已建立起规模庞大、制度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该体系包含企业管理部、筛选分厂和质量控制部。企业管理部负责建立、监控和完善公司内综合管理体系,筛选分厂负责对公司所有外协外购件的入厂检测与试验,质量控制部负责对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及整机可靠性试验。
格力还推行了一系列提升产品质量的措施。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格力制定并实行了“质量厂(部)长制度”、“全员质量制度”等,规定厂(部)长对各自厂(部)的质量问题负责,凡是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实行一票否决;规定生产员工对自己所经手的产品工序、作业质量负责。这些制度的推行,有效地杜绝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隐患。
格力质量管理体系负责人表示,如此多层次、一条龙的完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系统,保证了每个供应商都经得起严格考验,每个零配件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每一道工序都经历了千锤百炼,每一个产品都力求做到“零缺陷”。
在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上,格力也做到了行业表率。2014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珠海举办的“2014年第三届国际制冷技术交流大会”,其主办单位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2009年依托格力组建的。该中心是中国制冷行业唯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同时也是格力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一次重大进展。
此外,在企业用人机制的建立上,格力强调“以人为本,敬业为先”。格力有一条规矩就是离开格力的人,格力不会接纳他再回来,即便这个人是多么的优秀难得。因为在董明珠看来,忠诚是一把绝对的标杆,要把更多的工作机会留给更多的忠诚企业的人。
格力也从来不吝啬培养人才。格力培训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格力组建了独立的培训部,将主要是面向销售公司售后人员开展培训的客户培训部与人力资源部下面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的一个科室进行了合并。调整后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强化了对内对外的人才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其介绍,格力已经形成了“三级培训体系”,一级培训由格力培训部主导,二级培训由各单位主导,三级培训由具体的科室班组岗主导。“三级培训体系”保证了所有员工都能根据自己岗位需要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董明珠要求在制度建设做好文章,要做到人人平等。一方面,格力打通了岗位上升的通道,形成了一线员工培训发展“四部曲”。从社会人到合格一线员工,从一线员工成长为技能工,由技能工成长为多技能工,再成长到高技能工;另一方面,格力也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提升机制和明确的激烈奖罚机制。
尊才、爱才,格力提供的不仅仅是工作,还有一个温暖的家。1996年进入格力电器的郑廷勇,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南下打工人潮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因为在格力表现优秀如今已落户珠海,并住着格力提供的夫妻过渡房。像他这样的格力人,还有很多。
“我们最终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信赖格力空调,就像人们信赖奔驰、宝马一样。”多年前董明珠曾经这样自信地表示。如今,格力不仅是中国首家实现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格力”品牌空调(自主品牌)已经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道路自信是铸就发展的基石,制度自信铸就成长的土壤。今天的格力非常自信,明天的格力会更加耀眼。